7月22日,商丘博物馆内热闹非凡,嘉宾们齐聚一堂,“中华文脉 VR 大空间体验基地”揭牌仪式和《永不消逝的圆明园》VR 项目商丘站启动仪式同时开启。商丘市委宣传部、商丘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及河南广电传媒控股集团的有关领导,文物保护和数字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有媒体代表和市民代表纷纷到场,共同见证这一文化与科技深度交融的重大时刻。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商丘市民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历史体验盛宴,更意味着豫东地区在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方面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
“借助数字时代的力量,让沉睡的文物重新焕发生机,这是我们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商丘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史新艳说道,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正随着 VR 技术与博物馆的紧密结合,逐渐变成鲜活的现实。商丘作为殷商文化的发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玄鸟生商”的古老传说一路走来,阏伯台的星象观测、应天书院的文脉传承、芒砀山的汉风遗韵,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生动见证。而 VR 技术的引入,为这些古老的文化脉络注入了全新的传播活力。
当观众戴上设备,瞬间就能“穿越”到全盛时期的圆明园。只需指尖轻轻触碰琉璃瓦,就能听到详细的建筑解说;与虚拟人物互动交流,便能聆听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而火烧圆明园那震撼人心的场景,更是能强烈地触动观众的情感,引发内心深处的共鸣。“孩子看着屏幕不停地追问‘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种直观的感受比课本上的教育深刻多了。”市民李女士分享了自己的体验感受,这也恰恰印证了项目设计的初衷——不仅要以毫米级的精度精准复原建筑,更要通过剧情互动的方式,让观众深刻理解历史背后的民族精神。
该项目由河南广电大象融媒体集团携手中国圆明园学会、中央美术学院共同打造。自在北京首发后,便在郑州等地掀起了一股体验热潮。其创新之处在于打破了时空的束缚,将文化遗产从“静态保护”转变为“动态传承”。“商丘的殷商文化脉络与圆明园的数字光影,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广电传媒控股集团党委委员、大象融媒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生表示,不同时空的文化符号通过科技手段相互连接,生动地诠释了“文明从未断流”的深刻意义。
据悉,体验基地后续还将结合商丘本土文化特色,开发“阏伯观星”“应天书院”等 VR 场景。“技术只是实现目标的桥梁,传承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商丘博物馆负责人表示,通过数字技术搭建起与历史对话的平台,让中小城市即便没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也能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传播体系,这为地方文化传承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创新路径。在科技的赋能下,商丘正以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激活千年文脉,让公众在古今交融的体验中感受历史的温度,深刻领悟中华文明的绵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