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案例| 招标| 企业| 产品| 访谈| 会议| 新品| 方案| 技术| 展会| 商机| 招商| 专题| 招聘
 数字展示在线首页 > 资讯中心 > AI人工智能在博物馆的应用与反响分析

AI人工智能在博物馆的应用与反响分析

编辑:Angelia 文章来源:数字展示在线 发布日期:2019-6-9 7:17:45

  导语

  64年前,阿姆斯特丹的Stedelijk博物馆推出了第一个博物馆音频指南,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博物馆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5年开始人工智能成为博物馆文化空间项目展示的主流。近期,IBM巴西公司宣布了在圣保罗美术馆的“A Voz da Arte”项目,利用IBM人工智能平台使参观博物馆的过程更具互动性,实现人们与作品对话。此次,宽创研究院将与您一起探讨AI在博物馆的应用及大众对其的反响。

  机器人与博物馆

  认知聊天机器人:给艺术一个声音与人工智能音频指南

  64年前,阿姆斯特丹的Stedelijk博物馆推出了第一个博物馆音频指南。从那时起,它们逐渐成为博物馆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参观者提供更多信息,让他们更深入地欣赏一件艺术品或历史背景,并通过体验式的故事讲述将主题带入生活。

  近期,IBM巴西公司宣布了在圣保罗美术馆的“A Voz da Arte”项目,该项目使用IBM人工智能平台,使参观博物馆的过程更具互动性。通过移动应用程序Watson为巴西圣保罗美术馆(Pinacoteca)收藏的七件艺术品发出声音,该技术能够回答参观者的提问。对话的范围基于参观者的想象力,Watson能够通过事件关联回答历史、技术层面的问题。与其他音频不同,Watson不使用预先准备好的音频片段,而是使用一个认知聊天机器人,使用IBM Bluemix 云平台上的信息实时回答问题。

  IBM Watson为圣保罗皮纳科特卡收藏馆的七件作品的提供实时互动问题,它们是:坎迪多·波提纳里(Candido Portinari)的梅斯蒂佐(Mestizo)(1934年);小阿尔梅达的《Saudade》(1899);安东尼奥·帕雷拉斯(Antonio Parreiras)的《凡塔尼亚》(Ventania)(1888年);《圣保罗》,Tarsila do Amaral著(1924年);《猪》(The Pig),纳尔逊·勒纳(Nelson Leirner)著(1967年);Bananal, Lasar Segall (1927);还有鲁本斯·格尔奇曼(Rubens Gerchman)1966年的《郊区的吉奥康达》(Gioconda)中的林多尼亚(Lindoneia)。

  该系统由IBM巴西公司开发,并与巴西圣保罗美术馆的策展人合作进行培训。“我们希望参观者尝试一种新的方式去博物馆,与艺术品互动,并实时提问。”我们选择的作品在很多方面都很有趣,和他们交谈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学习方式。

  IBM巴西公司(IBM Brazil)对外沟通主管法比安娜•加勒托(Fabiana Galetol)表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人们在参观结束时,对艺术有更多的了解,并体验到博物馆的乐趣。”

  虽然没有多少博物馆拥有IBM的资源来花六个月的时间开发这样的指南,但这可能预示着博物馆音频指南的未来。未来,技术可以为参观者提供更个性化的体验,无论是在画廊还是在虚拟参观时。(来源:museumnext)

  AI在博物馆应用

  博物馆想在数字时代活下来,需要依靠这些 AI 技术

  查阅文档:21世界信息量之大,前所未有,信息呈现方式的现代化也让人怀疑现在的信息是否可以存档。今天你电脑上的邮件明天就回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正如美国博物馆协会(AAM)所述:“在21世纪,人工智能对于博物馆管理大规模数据至关重要……通过标记、分类和在馆内以及馆际之间建立联系,视觉识别算法将释放图片收集的潜力。”

  美国博物馆协会(AAM)举了个例子:克林顿总统博物馆的邮件数量尚在可管理范围之内,但奥巴马总统的博物馆则包含10亿封以上的邮件,“人工智能是管理如此大量级文件的唯一可行方法”

  管理有趣的展品:人工智能也会帮助馆长把一些有趣的收藏放在一起。这些展品组合对普通人,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对大师级馆长来说,都是前所未见的。

  例如,挪威国家博物馆正在试验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并将其应用于馆内收藏。 机器视觉增加了元数据以识别和标记图像,机器根据“脱离情境的捕捉和凝视”技术呈现信息原貌。不同于人类逻辑,此算法所产生的连接出乎意料,引人深思。

  让历史说话:人工智能中最令人兴奋的应用之一是将科幻小说中的内容变成现实,即机器在通信方面的智能化和个性化(请参考电影《她》)。 人们甚至根据社交媒体和其他来源的数据编写了“聊天机器人”,重现已故亲人的个性。

  做好博物馆参观者的助手:所有领域的人工智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将人力从自动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博物馆也不例外。为什么不直接询问电脑,让人力资源工作者专注于更具创造性的任务和项目?借助这种技术,参观者可以立即从博物馆自己的馆藏、数据库和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和答案。他们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预订门票和计划访问,而无需等待。

  让用户熟悉日常人工智能应用软件:总的来说,如果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艾伦·马斯克(Elon Musk)等人物对人工智能发表的悲观评价,同时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挑战,让游客熟悉技术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美国博物馆协会(AAM)表示:“博物馆要培养游客对人工智能的熟悉程度,并鼓励讨论关于人工智能应用在法律,法规和道德的价值观,以及我们将如何应对由此产生的流离失所,劳动力和收入变化。”
  博物馆是文化和历史得以保障和传播的神圣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一定会过时。恰恰相反,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技术博物馆只会更加光彩夺目。无论你是喜欢古人类化石还是早期的电话,如果技术应用正确,创新就会改变现在透过玻璃窗口欣赏古董的观赏模式,提高博物馆展品与游客的关联度。而且人工智能将辅助博物馆展品,让它们“自己说话”。(来源:venturebeat)

  在国内,人工智能给博物馆参观带来哪些奇妙体验

  智能管理:2018年,上海博物馆宣布建成首个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该平台已通过验收并即将投入应用。作为“智慧上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系统可以让博物馆对馆内所有状况作出准确有效的反应。通过展馆APP及WIFI信号抓取的客流数据,博物馆可以实时了解各展厅人员数量,一旦出现人流拥挤,系统就会亮灯报警,保证观众安全、舒适的参观体验。这一系统还能让博物馆对观众的需求了如指掌。

  智能服务:数字技术的进步正成为当今博物馆发展重要驱动力之一。今年年初,湖北省博物馆使用一台“国宝讲解机器人”为观众导览,在现场为游客解读文物。

  智能体验: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一面长达12米的超级炫酷“魔镜墙”背后隐藏了上海6000年来最重要的历史数据和信息。(来源:新华社)

  观众对AI的反响

  人工智能这么火 普通大众如何看待?

在2016年6月,万博宣伟联合KRC研究院对来自全球五大市场(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和巴西)的2100名在线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询问他们对AI的看法。向他们提的问题中包括他们拥有哪些AI驱动的设备,哪些任务是他们确信在没有人类协助下AI可以独立完成的,他们对AI的关注集中在哪(方面),还有他们最相信哪些(机构)来源会提供给他们准确的关于AI的情报。也对150名遍布美国,英国和中国的CMO(首席营销官)进行了电话采访,他们分别在各自的组织内负责着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

  研究者惊讶的发现人们在对AI的了解程度上分化较大。三分之二的受访者称他们对AI有所了解,虽然每10人中只有2人(18%)表示他们了解颇多。另三分之一则坦诚对AI一无所知。至今我们发现关于AI的最普遍第一印象是“机器人”,22%的受访者是这样认为的。以上观点也会因地域不同而导致些许差异;例如,在中国受访者中表示自己对AI非常了解的人数相比其他地区整整高出一倍。

  在全球范围的受访者中认为AI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且永远无法实体化的人数占比为8%。绝大多数的人们(92%)告知我们他们认为AI最终会到来(实体化)。超过半数(52%)认为AI仍处在雏形研发阶段,另有40%认为AI已经接近开发完成。

  另外,消费者的报告中也提到了在日常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另一个关注焦点集中在犯罪可能的增加。半数的受访者都被发现对网络攻击(53%),数据窃取(52%)以及隐私侵犯(52%)展示出了极大的关注。(来源:199IT互联网数据中心)

  专家意见、社交媒体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舆论导向

  尽管社会大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关注持续升温,但现有针对大众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意见的调查,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媒体作为塑造并指导大众意见的重要社会资源,尚未寻找到有效整合大众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与专家意见和产业发展一同协调合作的道路。

  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通过主流社交媒体迅速形成了人工智能意见领袖群体,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舆论导向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以脸书公司总裁扎克伯格为代表的技术乐观派认为,过度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所引发失业率上升的担忧,都是不必要的;人工智能最终会促进人类进步,而非取代人类。

  与之相反,比尔·盖茨和史蒂芬·霍金则认为人们对人工智能对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缺乏了解,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是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一强调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专家、产业领袖群体,俨然在公共媒体中成为技术乐观派的对立派别。当前媒体对大众意见的整合和引导,主要通过呈现技术乐观和谨慎忧虑派的意见纷争,激发大众讨论的方式完成。

  大众理解和专家意见的不同和分歧,意味着在应对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关系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现有的社会智力资源尚未获得有效整合。这既对人工智能重大伦理、法律问题的解决造成了阻力,也增加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可能产生的风险。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网络搜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