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资讯|人物访谈|会议|新品|案例|方案|招标|技术|企业|产品|展会|商机|专题|招商加盟|企业招聘|新媒体艺术
 数字展示在线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化时代如何提升博物馆展陈业务能力

信息化时代如何提升博物馆展陈业务能力

编辑:婉玗 文章来源:数字展示在线 发布日期:2018-4-11 7:48:59

  近年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博物馆展陈作为重要的业务活动和主要的社会服务项目,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有关部门也将展陈作为评价博物馆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博物馆展陈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因素,突出表现在展陈的理念、技术手段和组织模式方面,博物馆展陈的传统理论模型难以适应当下的工作实践,为此,需要就这些新现象、新问题、新手段进行研讨,交流博物馆工作者的新创意,提高博物馆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

 信息化时代如何提升博物馆展陈业务能力

  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展陈呈现出阶段性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博物馆展陈的重点在于用历史唯物主义重新阐释中国历史,揭示中国5000年历史的发展规律,由于中国传统历史学多为政治史和帝王将相史,缺乏有关普通民众和社会生产状况的翔实记录,博物馆不得不用绘画、雕塑等艺术手段表现劳动人民、农民起义及起义领袖。“文革”后,对专题历史的关注,对文物保护的关注,消除现实政治对历史的扭曲,让历史以原真的面貌自我呈现,成为博物馆展陈的目标,这一追求改变了展陈的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文物精品成为展陈的主力,与文物相关的知识成为展陈的主线,独立的文物成为展陈焦点。20世纪80年代后期,地方文化进入博物馆展陈的视线,凸显地域特色成为各地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文明展”成为地方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所谓地域文明展,更多是展示特定行政区划出土的文物,展现该地区历史上的辉煌时期,跳跃式的“瓜蔓型”成为许多地方展陈内容的基本结构,突出本地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成为展陈的目标。为弥补文物的不足,场景、幻影成像、扮装演出、动态仿真人物等实景演出手段频频出现。世纪之交,“支持观众学习”成为博物馆展陈的重要任务,“关注观众学习需求”和"提供公平学习机会"成为博物馆工作者的基本共识,这一认知深刻影响到博物馆内容的选择和结构,一些博物馆运用讲故事、信息组团、信息定位等理论指导展陈内容的建构,丰富多样的学习辅助手段成为展陈的主要成分。为避免枯燥,许多博物馆采用了游戏、动画、互动手段,一些博物馆展厅几乎成了游乐场。

 

  当今许多博物馆在策划展陈时,“观众”已取代“文物”成为展陈的中心词,“传播”取代“宣教”成为展陈的主要目的。观众,是鲜活的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有着各自的生活圈子,他们是独立的,有着不同的爱好和需求;但他们又是相同的,都是在博物馆环境中活动,面对的是相同的博物馆展陈,在需求中都有着学习、欣赏、社交的成分。观众作为博物馆展陈的中心,使博物馆展陈内容构建的主导方向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凝聚、共识”成为展陈设计的关键词。“以文物为中心”,博物馆展陈考虑的是如何将文物的信息扩散、传播给观众,展陈要处理的是用多种方式展示文物的信息。在以观众为中心的展陈中,更关注如何引导不同社会背景、知识结构、爱好兴趣的观众在参观后获得基本一致的知识认知和价值认同,这需要对观众的知识结构和价值取向及知识、价值形成的过程进行研究,需要对观众与博物馆展陈的互动进行研究。于是,一些博物馆展陈设计人员尝试用"讲故事"的方法控制观众的认知过程,一些博物馆展陈设计人员尝试用"信息组团"来控制观众认知的学习环境和关注焦点,希望通过控制观众心理外部条件,影响观众形成的特定心理反应。“讲故事”是将相关信息改编为有因果关系、趣味情节和生动表达的故事,其中还借鉴了讲故事的手法,如贯穿事件、主要人物、排除妨碍、节外生枝、大团圆结局等,展陈内容和视觉形象环环相扣,曲折迂回,生动有趣。但是,“讲故事”的硬伤是实物的缺乏。为了故事效果而滥用仿复制物件、美术作品、人工场景、多媒体演示,与博物馆展陈让观众在与真实物件直接接触中感悟、顿悟的初衷渐行渐远。“信息组团”是将展陈中的知识进行梳理,确定知识节点及核心知识点,将相关知识进行组合,并将与这些知识节点有关的物件和视觉信息集中展示,希望通过实物的关联传递特定的信息,通过文字、图像、实物、多媒体等不同形式的信息传达手段,强化观众对特定信息的认知和记忆,支持观众对特定知识领域的学习。“信息组团”的弱点是以知识为中心,将知识的准确作为主要标准,有时不免因严谨而面面俱到,落入刻板的学术窠臼。

 

  信息时代,人们希望博物馆展陈内容能更为充实深厚;对博物馆教育的重视,人们希望展陈内容能够适合不同层次观众的学习需求。传统的实物加文字的展陈信息揭示模式已不适应观众的参观学习需求,中国博物馆传统的用艺术创作弥补文物缺环的做法也被认为缺少历史真实感。尽管一度开发了光电显示、仿真模型、幻影成像、“景观+影视”等动态演示设施,但这些设施传递的信息仍是单一、重复的,只是信息传递手段的更换。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博物馆展陈内容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计算机信息检索的非线性特点,使得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对博物馆提供的信息进行重新整合,或者将其他来源的信息与博物馆信息进行比对和重构,这使得博物馆展陈不再只是闭合的知识系统,而成为进入更广阔知识领域的起点。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影视、声响等不同状态的信息通过屏幕呈现出来,快速地切换,有机地组合,给观众更丰富的信息,调动观众的多种感知通道,有效强化观众对特定信息的记忆理解,有效加强观众的展陈卷入度。近年来在一些博物馆中应用的增强现实技术,更可以让观众穿越时空,置身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或者将现实与历史叠加,体会历史的变迁。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是让展陈更有趣味,更重要的是展陈设计模式的改换。信息技术让观众,即使用者成为信息的主导者,博物馆作为信息的提供者,与观众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博物馆在进行展陈内容设计时,必须考虑观众对信息的需求,考虑观众的信息使用习惯,考虑信息质量、数量对观众参观体验的影响,考虑观众的信息传播方式偏好,考虑信息对展陈目标的影响,即观众信息重构对展陈预期目标的影响。当然,更需要注意的是将多层次、多线程、多形式的信息整合为一个系统,防止信息的片段化,防止因信息重构而可能发生的歧义。

 

  近年来博物馆展陈的工作模式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由于博物馆快速发展态势和管理制度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专业团队加入到博物馆展陈制作中,成为展陈设计制作的承办者,博物馆专职业务人员则成为业务协调者。这些社会专业团队常常有着强烈的创作冲动,希望表达对展陈的理解,彰显作品个性,凸显市场区分,获取市场美誉。早期进入博物馆展陈领域的社会展陈企业曾经给博物馆展陈带来一股新风,由于他们的艺术背景,使得博物馆展陈的视觉效果更具审美感。但是,随着一些室内装修企业的加入,借助其产业运营的背景,以低价为杀手锏,承接了一些博物馆展陈项目。尽管降低了展陈制作成本,但这些企业缺乏对博物馆本质及特性的理解,缺乏对展陈内容的理解,甚至缺乏对博物馆环境的认知,致使一些博物馆展陈呈现出商业场所的视觉效果,极大地影响了博物馆展陈的文化品位,降低了展陈的教育功能。博物馆展陈工作面临着高雅与低俗的抉择,面临着创新与僵化的对抗。一些博物馆管理者还把眼光放在展陈获奖上,委托曾获得“十佳”奖项的机构设计制作展陈,将本馆展陈专业人员搁置一旁,这导致博物馆自主原创展陈的能力逐渐萎缩。

 

  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博物馆创造了许多有益的业务经验,这是我们的重要财富。但这些经验只是博物馆展陈的基础,面对当前博物馆展陈发展的新局面和新挑战,需要有清醒的认识,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创造适合当下社会发展和观众需求的新展览。为此,北京博物馆学会于2013年暑期,组织北京地区博物馆的中青年展陈业务人员,赴南京、上海、杭州三地,实地参观考察了社会、人文、艺术类博物馆,请各地博物馆展陈设计专家就展陈策划、设计、制作、衍生文化产品等专题授课,一些专家还亲临博物馆展陈现场,具体介绍展陈设计制作细节。参加培训的各位同仁深感获益匪浅,既体验学习了各地博物馆的新鲜经验,更在“低烈度”的观念碰撞中反思博物馆展陈的理论和实践,增强了创新博物馆展陈的信心。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文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