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人物访谈新品快讯应用案例设计方案招标信息技术学园会议信息企业名录产品大全行业展会商机信息人才招聘专题
 数字展示在线首页 > 资讯中心 >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陈列展览中行业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陈列展览中行业的运用

编辑:格非儿 文章来源:蓝武芳 发布日期:2016-8-23 7:41:59

  【提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运用的主要形式、作用,以及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博物馆 陈列展览 多媒体技术
  【作 者】蓝武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助理馆员 广西南宁 530022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可以直接接受的、最为全面和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对推动当今文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地位。多媒体展示技术已经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不断渗透,采用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和自动控制手段,把幻影成像、实时人景合成、虚拟、激光、三维动态成像等高新技术结合传统的展示内容,合成脚本,产生全新的展示效果,增加了展示的可看性和参与性。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已成为博物馆陈列展示的重要手段,并成为现代化博物馆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凭借其集成、直观、便捷、低成本、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突破了常规传统的静态陈列,实现展板立体化、实物场景一体化、模型动态化、手段科技化,符合博物馆展陈的时代要求。
  一、博物馆传承文化、传播文明、服务社会的理念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博物馆的发展方向。观众不再满足于接受文物孤立、静态的展示方式,不再满足于定时、定点的参观模式,多媒体技术为观众制造了更为丰富的参观体验。多媒体展示技术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作品,也是展示科技技术最新手段的体现。
  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应用大致有:音频技术、影像技术、多媒体场景合成技术、多媒体触摸屏技术、多媒体网络展示技术等。它们共同搭建了博物馆面向观众的展示媒体技术平台,包括展览内容诠释,图片、影视、音响、文字数据处理、触摸屏信息传播。而先进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已经把这些不同类型技术进行综合,扩大了信息传递空间,制造更优的音效环境、舞台效果、多功能剧院效果,并通过无线手持式互动装置(PDA)、互动游戏、导览系统、远程互动教育和博物馆网络等增强互动体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建设,实现了多媒体综合技术的成功使用、恰当运用,本部分以其采用的几种技术类型说明当前博物馆陈列展览运用的主要多媒体技术。
  1.多媒体立体画演示
  立体画是运用一种透视方法与一般绘画绝然相反的特殊技法在地面画布上绘制的画。画作绘制完成后,通过摄影或摄像的成影、成像后,即刻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即能拍出身临其境的立体效果,并在照片中显现真实触感。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序厅采用多媒体立体画演示《井冈山》,表现“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斗争,开辟中国革命胜利道路”的主题内容。在序厅中央位置设计一个特大型景观——井冈山主峰,首创性地采用实景、绘画结合多媒体灯光演示的手段表现主峰的雄伟和四季意境的变化。中心前沿位置利用建筑原有的两根立柱制作成两棵参天大树,象征着朱德和毛泽东两位革命伟人的伟岸精神,并且与背景的井冈山主峰前后呼应,寓意中国革命从此走向胜利的深刻内涵。地坪的中央有一条由近至远逐渐宽广的红色道路,从观众脚下一直延伸至井冈山主峰,象征着井冈山道路是胜利之路。
  山形两侧隐藏有两块可移动、可分合的LED电子屏幕。当组合演示开始时,整体环境灯光变暗,两侧山体后方的LED屏幕开始向中间部分移动。LED屏幕能通过机械导轨合并成一体,成为一整块演示屏幕。此时通过程序设定,两块屏幕上的图像合二为一,形成整幅贯通的连续画面,动态播放表现井冈山斗争的光辉历史和绿色旅游的秀美风光的图像。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运用庄重、大气、有震撼力的场景和多媒体演示来设计序厅,从而打破了原来革命历史题材“雕塑加浮雕”的传统形式,开创了序厅表现的新模式。
  2.大型体验式场景
  这是一个结合场景复原、绘画和多屏影像演示的综合性表演展项。超宽背景投影墙由多台投影机构成,用现代扣像技术将动态人物投射出来,并采用双屏无缝拼接技术组合成宽幅投影。其余墙面由辅助投影机投射出环境、人群等相关的画面烘托气氛。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采用大型体验式场景《井冈山会师》,观众进入场景——会师广场前的龙江书院,四周结合图像和实景,创造出宽广的视觉效果,使观众仿佛进入当年的环境当中。演示将朱、毛会师的历史瞬间再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感受当年会师时的喜悦感和自豪感。
  3.幻影成像
  幻影成像是利用影像合成技术,将静态景观与高清视频有机结合产生亦虚亦实的特殊光影效果,使声、光、电有机结合将三维图像嵌入静态场景中。整个演示过程有一套预先编辑集成的控制系统,采用高科技投影幕,解决了传统投影玻璃上图像有拼缝的技术难题,从而能够更加逼真地演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真人比例幻影成像《茅坪八角楼的灯光》,所有环境、道具都按照原样复原,采用真人1∶1比例的幻影成像立体演示了毛泽东同志在八角楼里油灯下写出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指导中国革命理论著作的过程。
  4.动态半景画演示
  运用多媒体模拟实景结合雕塑、模型等展示手段的综合技术,制造大型场景的效果。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长征出发》是一个时空上跳跃式的浓缩场景,综合运用半景画、模拟实景、视频、人物雕塑等展示手段,将中国革命进程的几个经典场面浓缩组合在一起,使观众能在短时间内了解从于都出发到走向全国、走向胜利的革命发展历程。
  展厅的一侧是一座仿真的浮桥,观众可从浮桥上穿过,体验红军夜渡于都河的感受。在展厅的另一侧是互动型体验空间,观众能根据红军长征的演示画面体验红军长征时过雪山和草地的艰苦旅程。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综合运用传统和现代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把重点、亮点突出展陈和有机穿插,制造空间处理,实现舞台场景、历史片段的再现,强调环境烘托,注重精神诠释,营造基调大气、庄重、简洁、明快,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参与性为一体,使展陈内容既尊重历史又能让观众融入历史,更深切地感悟其精神内涵,并由此体现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特色,体现“红色经典,现代表述”的理念。
  二、每一个精心设计的主题陈列展览,都力求在有限的展厅空间里,实现信息传递的最大化。博物馆陈列展览使用多媒体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博物馆对人物、事件、物品的诠释、挖掘和关联能力,提高观赏和探索的兴趣。
  1.丰富观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和形式。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基本上是采取文物与图文解说相结合的静态展示形式。现代博物馆陈列展览重视对陈列对象所蕴涵的历史背景、教育意义,以及与其他各种因素之间关系的挖掘。多媒体技术在陈列展览中的运用,重视观众与展品之间的互动关系,实现传统陈列手段难以做到的既有纵向深入解剖,又有横向关联扩展的动态展览形式,使受众通过视觉、听觉及其他感官和行为的配合,促进观察、思考,从而理解所不熟悉的内容,在参观展览的短时间内接受有一定主题的文化知识体系。
  2.增强观众身临其境之感。多媒体技术利用影像数字化恢复与场景重建技术,突破了以往博物馆“文物+历史”的概念,以讲故事的形式,或者是场景构建,或者是三维全息电影、三维动画,让观众迅速进入一段历史时空,直观感受一次事件的过程、一个人物的片段、一个景点的风情、一项活动的乐趣,将影像与文物或复原场景合为一体,从而真实再现所要表达的环境、细节、人物以及历史事件,以真实感和立体感极大地增强了感染力,制造让人闻其声、触其形的身临其境之感,变抽象为形象,更加鲜明地突出说明对象的特质。
  3.给观众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比如南京大屠杀博物馆尾厅,有一间不规则的半开闭屋子,屋子下边是清冽的水,侧面墙上贴有遇难者遗像,每隔12秒就会有一滴水从高空落下,同时灯光照亮一张遇难者相片后再熄灭。这个设计的创意是在当年南京大屠杀的6个星期中,平均每12秒就会有一个中国同胞被杀害。利用声、光、电和数据处理技术,在这样漆黑而狭窄的展厅,空凄的水滴声,瞬间闪烁而消逝的人像,让人感到惨绝人寰的痛苦,也引发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思。
  4.激发观众兴趣,充分调动观展情绪。传统文物的静态展陈和单线式的参观路线,观众在高强度、高密度的知识海洋里难以捕捉到重点内容、重点文物的信息,容易产生观展疲劳,适得其反。多媒体技术使陈列展览的内容和形式达到高度统一,总体而言,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诠释的是重大历史事件、重点文物和重要人物,这样既突出了展示重点,又能拉近观众与历史事件、文物、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展览变得跌宕起伏,富有层次,制造观展的兴奋点,既强化了教育内容,又避免了观众审美疲劳。
  三、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始终是通过文物进行实物展示来进行的,这也是博物馆的主要特色,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只是通过多方面的手段将实物展示更为透彻、全面,因而多媒体技术只是陈列展览的辅助手段,始终不能够喧宾夺主,不能取代文物展品的主导地位。在文物展品不能充分有效传达信息的时候,才考虑使用多媒体技术。
  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多媒体展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不同类型博物馆的不同定位来合理采用多媒体技术。历史文化类和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所展示的是人类社会、自然界在历史发展时期所表现的人类与社会之间、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演变、发展的现象、过程和结果。这类博物馆尤其是历史文化类博物馆主要展示的是展出文物所蕴藏的丰富文化,而并非科技手段本身,因此多媒体展陈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就必须考虑所运用的技术手段、设备和所要表现的历史文化内容、总体展览形式环境之间的相互融合,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接收到历史文化的信息。
  科学技术类博物馆所展示的是科学原理、技术手段的发现、发明和应用,多数展品就是在科学原理指导下形成的设备本体,观众对科学理论、技术的理解多数是通过作为展品的设备的解析、运行和体验而得到的。因此在大多数的科技类博物馆多媒体展示的应用引入了大量的技术设备,直接来表现这些设备中所蕴涵的科技原理。
  此外,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运用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技术必须服务和服从于陈列展览主题和内容。博物馆展览是集知识、学术、文化、思想与技术的集合,多媒体技术必须以解读内容、诠释知识、还原历史为基础,发挥准确、完整和生动地传播展览主题和内容的作用。
  2.多媒体技术应用要恰当。所谓恰当,即能最佳表现或传播展示主题和内容为标准,根据特定的内容、对象、场合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绝非越先进、越昂贵越好。设计者要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其设备的功能、特点、适用层面、表现力和效果。
  3.避免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粗制滥用。在策划和撰写设计方案时,要明确多媒体展项的传播目的、展示内容系统结构的逻辑性,要有学术研究和形象资料作为支撑,要注意多媒体技术和设备使用的稳定性和可更新性,尤其要避免多媒体技术与展示内容的契合度不匹配,避免重技术、轻内容,避免胡乱演绎历史,避免多媒体展项的可操作性差等等。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在多媒体使用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给革命博物馆陈列展示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成功的经验。设计者根据井冈山斗争史上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同时也是观众最感兴趣的内容,对陈列大纲的每个部分和每个小组提出了22处重点内容、19处亮点内容,对每个重点和亮点另外编写出多媒体使用的展陈方案。例如重点场景:序厅、三湾改编、攻打新城、两军会师、龙源口大捷、黄洋界保卫战、八角楼的灯光、长征出发等,都有设计创意、展陈内容和文学脚本这样三种文字形式表述的方案,进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对重点和亮点内容进行重点展示,以丰富、强化革命史陈列的艺术效果。
  另一方面,不能忽视一种情况,比如在南京大屠杀博物馆参观时,在观看模拟情景的展示区时,有不少观众的兴趣点在蜡像的制作上,总是听到很多人指着蜡像在问:“这是真的人还是假的人”、“好恐怖啊”、“你看那个真像真人啊”,未能达到使观众沉浸在悲痛的被侵略的历史中,对被屠害的人民感到悲怜的效果。还有一面墙壁上打着火光,还有突出的石头,伴随着喇叭里传出的炮火声,是为了体现炮火连天的南京城陷落的情景,让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虽然这个展区前面吸引了很多观众,但基本上人人脸上都是挂着笑容,甚至是指手画脚的,未能使观众被历史所吸引,未能从沉重、悲痛的氛围中感受鞭策国人奋发向上的感情,而是被多媒体所吸引。如果参观过后没有能够触动人的感情有所感悟,就失去了教育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文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