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承德文旅融合发展|承德博物馆
  承德博物馆,又名“承德民族团结清文化展览馆”,2016年8月开工,总用地54088.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163平方米,总投资为4.16亿元,位于避暑山庄与普宁寺之间的狮子沟桥东东北角。
  该项目地处文物保护二类建设控制范围内和山庄外八庙景区三级保护区内,由一栋主体建筑、两栋配套建筑以及室外工程组成。
  场地中部偏南区域为展览及博物馆主体建筑,用于展示清代文化、历史、民俗和承德市历史文化与城市风貌,陈列和保存相关历史文物。主体建筑北面和南侧各设置一栋配套建筑,用于提供参观者和游客观摩、学习与文化交流,并满足其休息与购物需求。
展览介绍
博物馆中共有六个主题展厅,包括:《文明 交流 融合 发展—和合承德从远古走来》、《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避暑山庄—一座承载盛世传统文化的古典园林》、《清宫秘藏—佛教艺术珍品展》、《凝固的时光—清代帝后生活展》、《满韵丹青—于岱岩捐赠书画作品展》。

▲ 博物馆总平面示意图
文明 交流 融合 发展—和合承德从远古走来
承德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连接京津冀辽蒙的重要节点,具有一市连五省的独特区位优势,自古即有“左通辽沈,右引回回,北控蒙古,南制天下”之誉。
作为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地,众多北方民族在此生息繁衍,多种文明交流融合,展现出一幅色彩纷呈、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五千年的红山文化、三百年的山庄文化,纵贯古今,昭育后人。
避暑山庄—一座承载盛世传统文化的古典园林
避暑山庄作为清代的皇家园林,不以奢华嵯峨的宫殿见胜,而是着力突出朴野之美;虽为自然山水宫苑又超越自然,更多地融入了对自然的提炼和升华,融入了帝王的自身修为、政治理念、文化感悟和艺术追求。
同时,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作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内外呼应,带给人们的是上下千年、纵横万里的无垠感受。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
从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起,清代开辟了民族关系史上的新篇章,打破了长城内外的界限,改变了历代民族隔离的政策,实行团结、安抚、恩威并施的方针。承德突出了它民族结合部的地区特点,迅速兴起,成为北京的政治分中心。
在这里,清中央政府举行过重大的政治、军事、民族、宗教、文化及外事等活动,接受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少数民族贵族首领和藩属国国王使臣的朝觐以及接待西洋诸国来使……
清宫秘藏——藏汉合璧的佛教艺术珍品展
清帝驻跸避暑山庄期间,为了方便礼佛,在宫殿园林内设置了多处佛堂。这些佛堂建筑、佛教文物及制度化的佛事活动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藏传佛教文化体系,也使佛教文化成为清代宫廷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现藏大量藏传佛教艺术珍品,为历代皇帝所敬奉和珍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宗教、民族文化和艺术价值。
凝固的时光——清代帝后生活展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经历12帝,国祚296年。先后7位清帝(或以皇子身份)驻跸避暑山庄共达158年之久。
与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不同,避暑山庄内亭台草木、器服奇珍皆由帝王所好,代表着这一时代中国最高阶层的文化情怀、修养思想与审美意识,并对该时期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这些皇室日常用物,美轮美奂、流光溢彩、精湛精美,是重回清朝的密码,是一探帝王生活究竟的线索。
满韵丹青—于岱岩捐赠书画作品展
  著名满族社会活动家于岱岩先生出生于塞外避暑胜地承德,自幼秉承书家世家的庭训,书法绘画俱佳。自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久居北京,长年热衷于满族公益事业,曾多次组织满族书画家的书画佳作,巡展于国内外,颇具影响。
  几十年来,他不辞辛苦往返于京承之间,努力致力于对故乡文化的弘扬,为承德的文物、文化、教育、民族等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于先生为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眷深情,特将自己数十年收藏的现代满族名家墨宝无偿捐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