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投影离我们有多远?
深圳百动科技,主要从事三维动画、互动投影、全息幻影、全息投影、3D成像系统、电子翻书、环幕投影、IOS软件开发、互动软件开发、屏幕融合等业务。
很多人知道,去年Facebook投资了20亿美元给VR(虚拟现实)公司Oculus,但可能不知道Google领投5亿美元给了一家AR(增强现实)相关公司Magic Leap。虽然这家公司至今没有产品面市,但它们申请的专利与“如何实现钢铁侠中得全息投影”有关。
在微软推出Windows10的发布会上,一半的时间介绍了Hololens AR头显。其实对于微软这样一家在操作系统上有深厚功底的公司而言,微软没有太强调这个AR头显设备,而是背后的AR操作系统,或者说全息操作系统。据业内人士表示,微软在这上面至少花费了7年以上的功夫。
你没看错,微软、苹果、谷歌、英特尔这四家大公司已不是耍嘴皮子、造概念,而是在AR领域偷偷摸摸布局了。不仅是巨头,据业内人士对智东西表示,除了这四个巨头,索尼、三星、华为、联想也都已经在涉足这一领域了。国内也有一些AR相关公司,但不多。据某个行业人士介绍,大致有10个左右的AR公司在上海、北京、深圳、浙江等地。
回过头看,AR到底有多诱人,让这么多公司下本?据某权威机构的数据表示,AR未来的市场会是VR的四倍,在千亿级别。那依据是什么?一些领域已经表现出对AR的强需求。
首先是航空领域,对于飞行员来说,AR头显可以让他们的操作更方便快捷。以F-35战机为例,其头盔面罩便是一个被称为“任务系统架构的组成部分”的AR头显。它就像一个小型的透明电影屏幕,能够显示飞机飞行数据、敌方目标位置以及飞行员可以用哪些武器攻击目标。飞行员转头时,显示场景也随之更改,在飞行员和飞机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就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这个小部件是使F-35成为世界上最尖端的战斗机的关键。
第二个是工业领域,对于工人来说,可以更容易的检修、维护。比如一个人检修一块已经封在了墙里面的管道,按照以前,他需要查看图纸,计算检修点的相对位置,划线找出位置,然后检修;AR头显可以将这个管道系统即时投影到墙面,实时查看“管道透视画面”。电力管线、热力管线、化工管道、下水道…很多地方有这种用途。当然,在工业领域AR的用途很有很多,比如电路图的焊接与检测、警报信息的即时推送(解放双手)。
还有很多领域,比如教育领域,一个具象的、可操控的虚拟物体或许比用嘴讲或平面投影容易让人理解,比如培训领域,尤其是汽车培训领域,已经很强的需求了。
以去年为节点,国内掀起了一股VR创业热,先后有90家VR相关公司成立。但被人认为“有着更大市场”的AR,在国内很少有人关注。
有人提出,VR头显同样可以利用摄像头捕捉现实世界,并将其叠加到虚拟世界中——这和AR头显“把虚拟世界叠加到现实世界”的想法正好相反。很显然,VR的AR化更容易实现,与此相反,AR头显不但难实现而且在实现过程中还有很多棘手的“小麻烦”。
就上面提到的“小麻烦”,已经有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SEER的头盔方案降低虚拟世界错位的可能性,用户还可根据需要调整虚拟画面距人眼的成像距离,300mm到7000mm。但显然,这些方案是过渡性的,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或许追踪人眼的移动以及焦距才能彻底改善这些“小麻烦”。
正如上面所述,巨头在下本投资AR领域;在航空、工业、培训、教育领域,AR也都已经有很好的应用场景了;AR实现起来还有很多技术障碍。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一群像卫荣杰这样的人向AR靠拢。人眼全视角的虚拟世界以及虚拟物体和现实世界的完美融合是AR设备研发者追求的,AR隐形眼镜是AR头显比较理想的形态了——这在很多电影中便可看到,但显然在现阶段不可能实现,只能退而求其次,让AR头显像戴着一副眼镜那样——微软Hololens基本做到了。或许等AR火了的时候便不叫AR了,而是我们在钢铁侠中看到的景象——全息投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