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人物访谈新品快讯应用案例设计方案招标信息技术学园会议信息企业名录产品大全行业展会商机信息人才招聘专题
 数字展示在线首页 > 资讯中心 > 《印象大红袍》——文化盛典这样炼成

《印象大红袍》
——文化盛典这样炼成

编辑:Angelia 文章来源:数字展示在线 发布日期:2017-10-25 7:39:11

印象大红袍演出场景:潜心摇青

印象大红袍总导演王潮歌在剧场对演出改编进行指导。

演员在表演武夷山民俗刀花舞。

 印象大红袍演出场景:竹林剑气

  核心提示

  元旦前夕,印象大红袍有限责任公司获准在新三板挂牌,简称“印象股份”,正式揭开了武夷山市茶旅企业与资本市场相拥的序幕。作为张艺谋印象艺术团队创作的中国第五个、福建省首个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以及多年名列省文化企业十强的印象大红袍,何以七年来长演不衰,观众数和收入持续增长,成长为全省文艺演出市场的龙头?其发展密码是什么,对武夷山茶和旅游产业发展有何助益?带着疑问,记者到武夷山市探访一番。

  七年跨越,真山真水真情

  1月9日晚,来武夷山自助游了三天的小林一家带着些许遗憾回上海去了。“本来安排了一个晚上看印象大红袍演出的,却遇到每年一度的休演,看来下次还要再来一趟。”

  登天游、坐竹筏、看“印象”,如今成了武夷山旅游的“老”三样。“老”,是因为印象股份成立于2009年1月,印象大红袍正式公演始于2010年3月29日,迄今已近七年。

  “没有七年之痒,只有七年跨越。”公司总经理郑彬颇有自信,“观众从开演第一年的39.5万人次,到2016年的64.98万人次,越来越多的旅人来到武夷山,领略山水茶的文化魅力。”

  根据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相关信息显示:印象股份2014年营业收入6683万元,2015年营业收入7658万元,均高于公开市场数据中新三板挂牌公司中文化艺术业的行业平均营业收入水平,也高于细分行业文艺创作与表演行业平均营业水平。据统计,在2015年中国旅游演出票房中,公司的票房收入在“印象系列”居前三位,仅次于《印象丽江》及《印象刘三姐》,在全国旅游演出票房收入排名中居第11位。

  “山为锦屏何须画,水作琴声不用弦。”从公演之初每晚一场千余人的规模,到去年国庆期间最多每晚四场7300余人的盛况,印象大红袍何以有如此魅力?

  “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创下三个‘世界第一’:全球首创360度旋转看台、世界上第一座山水环景电影剧场、世界上视觉总长度最长的舞台。”印象大红袍艺术团团长吴美求说。

    “我们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真山真水真情’。”吴美求说,印象大红袍以武夷山水为地域背景,同时以武夷茶文化为表现主题,巧妙地把自然景观、茶文化及民俗文化融入演出中,让整个演出更具承载性。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演出的印象大红袍艺术团成员90%是武夷山当地的普通百姓,他们中有茶农、服务员、保安、学生、茶艺小姐……尽管他们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演出经验,但他们的真实、质朴和热情就是这场演出最鲜活的生命力。

  传承与创新,一直在路上

  从单靠一台原先并不被人十分看好的演出,到逐渐成长为省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成为区域文化产业标杆,印象大红袍是如何做到的?

  “内容创意专精并融入区域文化点,这是我们成功的密码。”郑彬说。

  斗茶、水筛、撩青、祭茶、十八道茶艺、红竿竹筏……看过印象大红袍的观众,都会对其中展现的茶文化印象深刻。“我们仿佛不是在看演出,而是在时空隧道穿越,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武夷山水与人民的亲和力。”曾多次看过演出的当地人金女士表示。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观看演出,也是领略感悟文化的一个过程。印象大红袍讲的是大红袍,是武夷山茶人的一种情怀。武夷山人对大红袍茶的热爱,对生活的认知与感悟——这是武夷山人本身的文化底蕴。”印象大红袍的总导演王潮歌如是评价。

  长期以来,印象大红袍有限公司都把传统民俗文化作为表演的一部分。从武夷山的山水传说、大红袍的故事,到武夷茶的相关民俗风情,从5年前的正式开演至今,印象大红袍有限公司都在努力地把传统民俗融入到市场经营当中。

  就在去年中秋节晚上,印象大红袍艺术团在武夷山市中华茶博园举行了“中秋祭月”活动,恢复2000多年前闽越族人祭月仪式。整个祭月活动依照古礼进行,包括祭品、仪式、祭文等都是印象大红袍有限公司的创作人员从历史文献中查找出来的。

  不过,郑彬一直对旅游演艺产业更新换代的速度感到不安。“对于别的产业,可能是三四年换代一次;但对于文化产业,尤其艺术创作来说,几乎一年一代。”在郑彬看来,一场文艺演出,除了继承传统文化外,由于其台词、情节等都势必受到社会变化的影响,也必须及时反映这种变化,跟上时代。

  “其实印象大红袍的演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导演组都会对演出进行3至4次小的维护。看过几次表演的细心观众,可能会发现其中细微的变化。”吴美求解释道。2014年5月,印象大红袍曾做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全新改版。为了此次改版,总导演王潮歌带领30多人的专业团队驻扎武夷山近半个月。改版后的印象大红袍,上座率显著提升。

  好产品也得会吆喝。每年一场大型媒体发布会、“大红袍故事征集”活动、“印象大红袍演出号”高铁冠名、历年来多场次的“远山的呼唤”送演出下乡关注留守儿童……7年来,依靠多次有力的推广活动,印象大红袍在区域文化产业中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印象大红袍成为叫响茶文化的重要拳头产品,其要想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最终还是有赖于整个演出团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优势项目才能历久弥新,永葆生命力。”郑彬说。

  产业延伸,搅活一池春水

  武夷山市最大的发展优势,在于旅游业及茶产业,印象大红袍踩准了二者的契合点。

  “印象大红袍用看得见、摸得着,甚至闻得到的方式,将茶文化推介给游客,同时带动了旅游产业和茶产业的发展。”郑彬说。

  如今,在武夷山的茶山、茶厂、茶店,都能看到寻茶、问茶、买茶的游客,畅游景区“岩骨花香慢游道”,深入周边茶厂茶店品茶买茶体验茶生活,已成为游客常规旅游活动和消费方式。

  “印象大红袍填补了武夷山旅游夜间文化生活的空白,解决了武夷山‘白天真奇妙,晚上睡大觉’的窘境,推动武夷山旅游业由传统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为武夷山旅游业带来了‘蝶变’效应。”武夷山市副市长张贤军说。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武夷山市茶产业总产值从原来的8亿元提升到16亿元。与茶叶相关企业则由2005年的不足100家发展到如今的4800多家;目前该市共有旅行社78家,各类宾馆饭店280多家,星级饭店30多家。“武夷山茶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印象大红袍的品牌影响力。”张贤军说。

  中国旅游演艺联盟理事长梅洪分析道:“一台叫好又叫座的演出,可以撬动当地旅游的食、住、行、游、娱、购等6个方面的产业。”

  据悉,印象大红袍销售演出门票的同时依托其品牌资源,发展有多种销售形态,影像制品、饮料、服饰、玩偶、品牌授权等多种形式。印象大红袍既是文化产业创新的大戏,也是区域自主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

  2012年11月的茶博会,武夷山市政府启动了一项全新的公益性旅游项目——度假区街景花车巡游。这场花车巡游演出就是依托印象大红袍的200多名演员而量身打造的。印象大红袍借助这个平台输出运营模式。2014年,印象股份又盘活长期闲置的中华茶博园,现已获评国家4A级景区。通过介入中华茶博园、数字茶博馆的运营,公司实现扩大发展空间的目标。

  “通过拥抱资本市场,未来的印象大红袍商业开发,有望拓展到包括酒店、餐饮、景区在内的多元领域,以文化为核心,依托演出的品牌效应,整合资源,挖掘商业潜力,逐步确定市场对印象大红袍系列文化产品的认可。”郑彬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文作者联系。